• 热点资讯

艺术设计学院“小橘灯”实践团暑期社会活动之“寻访‘非遗’手艺人”

发布者:陆永康发布时间:2020-08-02浏览次数:791

7月16日 - 18日,艺术设计学院“小橘灯”实践团开展“匠心筑梦·寻访非遗手艺人”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秉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宗旨,通过深入研讨实践,积极寻访南京地区非遗文化传承人,聆听凝聚智慧和执着的匠心故事,感受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体悟中华优秀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其间,实践团与南京市文化馆南京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保护中心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寻访期间,实践团分别来到位于北京东路31号的南京工艺美术大楼,寻访“金陵神剪张”第三代传承人张钧老师;来到秦淮区苜蓿园社区,寻访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脸谱”代表性传承人颜蕾老师;来到具有150多年历史的金陵刻经处,寻访金陵刻经第七代传承人邓清之老师;来到位于秦淮区的南京泥人工作室,寻访南京泥人的“非遗”传承人何斌老师。传承人讲述的关于非遗的过去和现在的故事让成员们体验了一场特别的匠心之旅,他们表示,南京的非遗文化博大精深,这次活动真是让他们大开眼界、增长见识。

本次以寻访非遗手艺人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不仅加深了实践团成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更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和匠心精神的力量,激发起艺术学子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振兴的信心和信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活态灵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实地调研寻访外,实践团的同学还制作了电子问卷,调研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程度及对“非遗”传承和保护的态度,获得的调研数据将提交给有关部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发扬贡献力量。

艺术设计学院“小橘灯”实践团至今已创办9年,实践团始终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实践服务精神,通过融合艺术专业与多元化学习锻炼,不断强化实践团成员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提升对社会问题的认知分析能力,为进一步服务青年成长进步,引导艺术青年将汗水投身于社会实践,放飞青春梦想提供了良好的平台。